(1)餐饮业的发展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餐饮业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数量型发展阶段、规模化发展阶段和品牌建设阶段,初步形成了经营业态多样化、经营模式连锁化、品牌建设特色化、市场需求大众化、餐饮消费信息化的发展新格局。
①经营业态多样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餐饮市场日益呈现业态多样化发展态势,逐步形成了正餐、快餐、火锅、团膳、休闲餐饮和其他餐饮服务并存的格局。其中以正餐、快餐、火锅为主力业态,其次为休闲餐饮、清真、团膳。
②经营模式连锁化
餐饮业的经营模式主要有单店经营和连锁经营模式两种,其中连锁经营模式具有成本优势、价格优势、品牌优势,是我国餐饮业经营模式的主要发展方向。
与此同时,一批集团餐饮企业和连锁餐饮企业都积极寻求向外地扩张,地域概念逐渐淡化,餐饮企业竞争的市场半径大大延伸。
我国规模以上餐饮企业基本都选择了连锁化经营模式,根据《2014年度中国餐饮百强企业和餐饮五百强门店分析报告》,入围餐饮百强的企业大部分都为连锁经营,2014年度餐饮百强企业中,连锁门店在1000家以上的大型餐饮企业有3家,100家以下的企业有31家,比2013年减少6家。而连锁门店数在100-1000家之间的百强企业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超过一半集中在100-500家之间。
总的来说,餐饮百强企业连锁规模程度有所扩大,连锁经营仍然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模式。
③品牌建设特色化
我国是拥有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国家,餐饮市场的发展源远流长。在餐饮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消费者用餐既要满足生理需求,又要满足心理需求,越来越多的经营者把注意力转向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企业文化品位和树立差异化的餐饮文化特色上来,各式各样的主题餐厅蓬勃发展,而传统的正餐也开始深入挖掘各菜系的文化精髓,在店面装修陈设、服务流程、店内活动等各方面无不精细设计,向消费者呈现独特的饮食文化。餐饮企业之间也已从局部的产品竞争、价格竞争、资金竞争、人才竞争、信息竞争等发展到整体综合实力的竞争。
餐饮品牌已经成为餐饮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并在餐饮企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麦当劳与肯德基等国际知名的企业在我国的餐饮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其中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品牌效应。
④市场需求大众化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收入倍增和城镇化步伐加快,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城镇化将使中国两亿多农民变市民,这将激发出较大的消费潜力,将直接促进个人、家庭在外用餐需求和大众化餐饮服务的发展。
从目前发展情况看,大众化餐饮包括各类早餐、快餐、正餐、宴会、各种小吃、社区餐饮、外卖送餐、食街排档等经营类型,以消费便利快捷、营养卫生安全、价格经济实惠等为主要特点,充分适应了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经济交往活动增加的需求,已经成为中国餐饮市场的主流。
⑤餐饮消费信息化
随着互联网信息化越来越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餐饮消费方式和习惯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宣传作用不断减弱。传统餐饮产业与互联网这一现代工具的结合早就如火如荼地展开,餐饮O2O现已成为热门词汇,微博、微信、APP、电商网站平台等各种工具在餐饮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根据中国烹饪协会《2014年餐饮消费调查报告》显示,点评类网站、微博、微信平台对消费者做出的餐饮消费选择的影响明显加强,而且当前消费者对O2O的应用不再只集中于预订,还逐渐向点餐、支付、外送、评价等综合功能深入扩展。
(2)餐饮业市场化程度
①餐饮消费进一步增强
餐饮业属于完全竞争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全国餐饮收入额达到27,860亿元,同比增长9.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62%,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②产业集中度有所下降
作为竞争程度较高的行业,餐饮产业集中化程度并不高,且出现微幅下降。
根据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餐饮百强企业和餐饮五百强门店分析报告》,2014年全国餐饮收入27,860亿元,其中,我国餐饮百强企业营业收入1,919亿元,餐饮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占全国餐饮收入比重为6.9%,较2013年度7.5%相比,下降0.6个百分点。
③区域布局相对集中
根据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餐饮百强企业和餐饮五百强门店分析报告》,2014年餐饮百强企业覆盖了21个省区,总部在上海的餐饮百强企业有10家,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占比也升至32.7%,稳居第一位。总部在北京、重庆、浙江的餐饮百强企业均在10家以上,其中北京最多,达18家。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