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城市化与汽车产业的发展关系 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中国报告网(www.chinabaogao.com)讯:

        汽车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的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既是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是极大的机遇。对汽车工业来说,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布局、城市功能、城市道路设施、城市交通管理、城市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对汽车的普及存在很大影响。

(1)汽车产业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作用

        汽车产业是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有利于促进城市集群的形成。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需要相应的经济基础,而经济基础离不开产业的支撑。汽车产业与城市化的关联,一方面表现为通过产业发展将城市功能区布局有机整合;另一方面,通过产业链布局将城市集群与单体城市发展结合起来。汽车产业作为国家的支柱型产业,对经济、就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的汽车生产表现出明显的地域集中特点,汽车产业的集群效应在推动区域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

        汽车的发展推进了城市郊区化和郊区城市化进程。进入“汽车社会”以前,城市形态和城市结构存在“一元化”特征,即人口和人们的非农业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城市内部,城市范围狭小、功能比较单一,城市功能的扩散与辐射效应受到交通条件的限制。进入“汽车社会”以后,人们的活动半径大大增加,人口流动更加便利,城市功能的扩散效应开始得到强化,不仅是人口迁移到郊区生活和工作,而且商业、服务业、机关、教育等人类活动也开始向郊区扩散,城市结构得以彻底改变,从而对交通提出进一步的需求。

(2)汽车产业发展带来的城市问题

        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汽车排放已成为我国大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流动污染源,并将逐步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近几年,北京、上海和广州市中心区80%以上的一氧化碳、40%以上的氮氧化物都来自机动车排放。汽车燃油的消耗逐渐危及我国的能源安全。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自2008年起就超过了石油对外依存度的警戒线50%,2011年更是超过了56%。汽车拥有量的快速提高,不仅对城市化进程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给我国能源供给、环境改善带来巨大压力。

        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城市交通容量之间的矛盾。汽车普及程度的提高,使原本捉襟见肘的道路交通容量显得更为紧缺。大城市交通拥挤,机动车平均车速低,带来了土地占用和交通堵塞等一系列问题,并开始向中小城市蔓延。目前,全国有2/3城市出现拥堵。截至2011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98.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6万公里。2011年中国新增公路通车里程7.1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0万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9万公里。道路建设的速度远远不及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城市交通拥堵增加了汽车的使用成本。

        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公共交通系统之间的矛盾。在经济和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出行的要求越来越高,与公共交通发展速度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出行的高要求在不能得到充分满足的情况下必然引起私人汽车的迅速增长,从而激化了道路通行能力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影响了公共交通的发展空间。

        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基础设施供给之间的矛盾。我国正处于私人汽车进入家庭的快速发展时期,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民用汽车价格的降低,私人汽车市场仍有很大的需求潜力。私人汽车普及率不断提高的同时,将对城市内外的基础设施的数量、效率提出更高要求。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滞后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供需矛盾将日趋紧张。

3)城市化进程对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中,将释放出巨大的汽车购买力。目前,我国汽车产业总量增长迅速,但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为以东部地区为代表的大型城市汽车销量高,中西部地区及三、四线城市销量仍然较低。城市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增长动力,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将伴随城市化的整个过程。根据发达国家发展经验,汽车保有总量的增长一直持续至城市郊区化和郊区城市化两方面的完全结束。

        城市化进程将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空间。目前,我国汽车产业链缺乏系统的战略规划,产业链上各环节各自为政,难以形成有效的成本优势。汽车工业的规模经营,需要实现专业化分工,不仅是整车的规模经济,同时也是零部件总成及其上游供应商的规模经济。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空间的新布局,各地可以遵照系统规划的原则,根据自己的资源状况发挥区域优势,实现范围经济,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城市发展模式对汽车保有量的影响。城市布局、城市功能、城市道路设施、城市交通管理及城市经济、文化对汽车的普及有很大影响。我国城市结构模式,表现为城市用地急剧增加、城市迅速向外扩展、土地利用模式调整、大城市中心区职能强化等特点。与此同时,我国城市交通特征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居民出行距离有所增加,平均出行次数相对减少,交通干道开始出现潮汐式的交通流,城市郊区化促进了私人汽车的拥有和使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新一轮世界产业革命正在悄然迫近,并带来汽车产业的变革。新经济形势之下,汽车产业将在组织构造、产业界限、营销模式、竞争方式和金融制度等方面诱发深层次的革命。中国汽车产业应及早对汽车新材料、新能源、车联网、智能交通汽车系统和超级汽车等未来技术进行跟踪、研究,以便寻找契机,适时投入,以实现新经济时代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 企业竞争程度高且境外业务扩张加速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 企业竞争程度高且境外业务扩张加速

市场集中度来看,202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市场集中度CR3约为11%,CR5约为13%,CR10约为15%,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企业市场集中度较低。

2025年04月17日
我国汽车电子行业新增企业注册量持续增长且增速加快 动力控制系统为最大细分市场

我国汽车电子行业新增企业注册量持续增长且增速加快 动力控制系统为最大细分市场

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汽车电子需求的增加,而这也让汽车电子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到2023年我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0973亿元,同比增长12.2%。

2025年04月16日
我国混合动力汽车行业渗透率持续攀升 PHEV市场中比亚迪销量领先 REEV中理想销量最高

我国混合动力汽车行业渗透率持续攀升 PHEV市场中比亚迪销量领先 REEV中理想销量最高

从市场结构来看,2024年我国混合动力汽车市场细分产品结构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占比约70%,增程式电动车(REEV)占比16%。

2025年04月16日
我国二手车行业市场高度分散 细分市场来看新能源二手汽车占比约5%

我国二手车行业市场高度分散 细分市场来看新能源二手汽车占比约5%

从区域分布来看,截至2025年1月,山东、河南、广东的二手车经营企业最多,数量存续/在业的分别有6.5万家、5.1万家和4.9万家;其次是湖南、江苏、山西、浙江、安徽、河北,企业分别有3.5万家、3.4万家、2.9万家、2.6万家、2.5万家以及2.2万家。

2025年03月18日
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上市企业对比:部分企业拓展境外市场 长城汽车净利润大幅增长

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上市企业对比:部分企业拓展境外市场 长城汽车净利润大幅增长

区域分布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分布广泛,其中安徽省拥有4家上市公司,北京市和广东省均为3家,重庆市2家,吉林省、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湖北省、福建省、海南省、江西省、河南省均为1家。

2025年03月01日
我国汽车芯片行业:中高端市场主要被国外企业占据 国产企业多布局于中低端市场

我国汽车芯片行业:中高端市场主要被国外企业占据 国产企业多布局于中低端市场

汽车芯片是汽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汽车行业市场快速发展带动了汽车芯片市场规模的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到2023年我国汽车芯片行业市场规模从739.2亿元增长到了850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汽车芯片市场规模约为905.4亿元,同比增长6.5%。

2025年02月08日
【产业链】我国汽车后市场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汽车后市场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汽车后市场行业产业链上游为汽车消费市场,包括汽车生产和汽车销售,汽车生产通常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汽车销售包括经销商、整车厂、分销中心、区域代理等;中游为汽车后市场,包括汽车租赁、汽车用品、汽车养护与维修、汽车金融、报废汽车回收和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下游主要为消费者,即车主。

2025年02月08日
我国汽车智能视觉行业:广东省相关企业数量遥遥领先 中高端车型渗透率更高

我国汽车智能视觉行业:广东省相关企业数量遥遥领先 中高端车型渗透率更高

从细分市场占比来看,2023年中国汽车智能视觉市场由车前大灯、车尾灯、内饰灯组成。三者市场规模分别为534亿元、249亿元和105亿元,市场占比分别为60.1%、28.1%、11.8%。

2025年01月1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