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城市化与汽车产业的发展关系 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中国报告网(www.chinabaogao.com)讯:

        汽车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的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既是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是极大的机遇。对汽车工业来说,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布局、城市功能、城市道路设施、城市交通管理、城市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对汽车的普及存在很大影响。

(1)汽车产业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作用

        汽车产业是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有利于促进城市集群的形成。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需要相应的经济基础,而经济基础离不开产业的支撑。汽车产业与城市化的关联,一方面表现为通过产业发展将城市功能区布局有机整合;另一方面,通过产业链布局将城市集群与单体城市发展结合起来。汽车产业作为国家的支柱型产业,对经济、就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的汽车生产表现出明显的地域集中特点,汽车产业的集群效应在推动区域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

        汽车的发展推进了城市郊区化和郊区城市化进程。进入“汽车社会”以前,城市形态和城市结构存在“一元化”特征,即人口和人们的非农业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城市内部,城市范围狭小、功能比较单一,城市功能的扩散与辐射效应受到交通条件的限制。进入“汽车社会”以后,人们的活动半径大大增加,人口流动更加便利,城市功能的扩散效应开始得到强化,不仅是人口迁移到郊区生活和工作,而且商业、服务业、机关、教育等人类活动也开始向郊区扩散,城市结构得以彻底改变,从而对交通提出进一步的需求。

(2)汽车产业发展带来的城市问题

        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汽车排放已成为我国大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流动污染源,并将逐步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近几年,北京、上海和广州市中心区80%以上的一氧化碳、40%以上的氮氧化物都来自机动车排放。汽车燃油的消耗逐渐危及我国的能源安全。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自2008年起就超过了石油对外依存度的警戒线50%,2011年更是超过了56%。汽车拥有量的快速提高,不仅对城市化进程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给我国能源供给、环境改善带来巨大压力。

        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城市交通容量之间的矛盾。汽车普及程度的提高,使原本捉襟见肘的道路交通容量显得更为紧缺。大城市交通拥挤,机动车平均车速低,带来了土地占用和交通堵塞等一系列问题,并开始向中小城市蔓延。目前,全国有2/3城市出现拥堵。截至2011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98.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6万公里。2011年中国新增公路通车里程7.1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0万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9万公里。道路建设的速度远远不及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城市交通拥堵增加了汽车的使用成本。

        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公共交通系统之间的矛盾。在经济和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出行的要求越来越高,与公共交通发展速度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出行的高要求在不能得到充分满足的情况下必然引起私人汽车的迅速增长,从而激化了道路通行能力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影响了公共交通的发展空间。

        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基础设施供给之间的矛盾。我国正处于私人汽车进入家庭的快速发展时期,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民用汽车价格的降低,私人汽车市场仍有很大的需求潜力。私人汽车普及率不断提高的同时,将对城市内外的基础设施的数量、效率提出更高要求。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滞后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供需矛盾将日趋紧张。

3)城市化进程对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中,将释放出巨大的汽车购买力。目前,我国汽车产业总量增长迅速,但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为以东部地区为代表的大型城市汽车销量高,中西部地区及三、四线城市销量仍然较低。城市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增长动力,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将伴随城市化的整个过程。根据发达国家发展经验,汽车保有总量的增长一直持续至城市郊区化和郊区城市化两方面的完全结束。

        城市化进程将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空间。目前,我国汽车产业链缺乏系统的战略规划,产业链上各环节各自为政,难以形成有效的成本优势。汽车工业的规模经营,需要实现专业化分工,不仅是整车的规模经济,同时也是零部件总成及其上游供应商的规模经济。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空间的新布局,各地可以遵照系统规划的原则,根据自己的资源状况发挥区域优势,实现范围经济,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城市发展模式对汽车保有量的影响。城市布局、城市功能、城市道路设施、城市交通管理及城市经济、文化对汽车的普及有很大影响。我国城市结构模式,表现为城市用地急剧增加、城市迅速向外扩展、土地利用模式调整、大城市中心区职能强化等特点。与此同时,我国城市交通特征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居民出行距离有所增加,平均出行次数相对减少,交通干道开始出现潮汐式的交通流,城市郊区化促进了私人汽车的拥有和使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新一轮世界产业革命正在悄然迫近,并带来汽车产业的变革。新经济形势之下,汽车产业将在组织构造、产业界限、营销模式、竞争方式和金融制度等方面诱发深层次的革命。中国汽车产业应及早对汽车新材料、新能源、车联网、智能交通汽车系统和超级汽车等未来技术进行跟踪、研究,以便寻找契机,适时投入,以实现新经济时代汽车工业“跨越式”发展。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重卡行业集中度较高 市场形成多寡头垄断格局 其中中国重汽销量最高

我国重卡行业集中度较高 市场形成多寡头垄断格局 其中中国重汽销量最高

从行业竞争梯队来看,位于我国重卡行业第一梯队的企业为中国重汽,销量在20万辆以上;位于行业第二梯队的企业中国一汽、陕汽集团、东风公司,销量在10万辆到20万辆之间;位于行业第三梯队的企业为福田汽车、大运汽车、江淮汽车、徐工汽车、北奔重汽、上汽红岩等,销量在10万辆以下。

2024年11月15日
我国轮胎行业企业竞争现状:赛轮集团、玲珑轮胎营收、产能优势明显 且均处第一梯队

我国轮胎行业企业竞争现状:赛轮集团、玲珑轮胎营收、产能优势明显 且均处第一梯队

从行业竞争梯队来看,位于行业第一梯队的企业为中策橡胶、双星集团、赛轮集团、玲珑轮胎,销售收入在200亿元以上;位于行业第二梯队的企业为三角轮胎、双钱集团,销售收入在100亿元到200亿元之间;位于行业第三梯队的企业为浦林成山、贵州轮胎、森麒麟、风神股份、通用股份、青岛双星等,销售收入小于100亿元。

2024年10月29日
我国冷藏车行业集中度较高 轻卡类型市场销量占比超五成

我国冷藏车行业集中度较高 轻卡类型市场销量占比超五成

从冷藏车细分类型来看,2023年上半年轻卡、重卡和微卡销量占比较大。轻卡以13978辆占市场份额超过五成,同比下降了12.77%;重卡销量次之,上半年销量达7420辆,市场占比达28.85%,同比增长61.8%;微卡位居第三,销量市场占比11.36%。

2024年07月29日
我国混凝土搅拌车行业呈现“两超多强”格局 新能源混凝土搅拌车销量上涨

我国混凝土搅拌车行业呈现“两超多强”格局 新能源混凝土搅拌车销量上涨

市场份额来看,我国混凝土搅拌车市场已形成“两超多强”的竞争格局。2022年三一汽车和中联重科,其市场份额分别为23.99%和15.27%,徐工施维英、中集凌宇、中集瑞江、汉马科技等公司,其市场份额行业排名前十,2022年均低于6%。

2024年07月25日
子午轮胎行业:头部主要为米其林、普利司通等国际企业  本土企业主要处中尾部

子午轮胎行业:头部主要为米其林、普利司通等国际企业 本土企业主要处中尾部

从产销情况来看,在2018年到2022年我国子午轮胎产销量均为波动式增长趋势,到2022年我国子午轮胎产量为产量6.35亿条,同比下降3.35%;销量为2.62亿条,同比下降13.53%。

2024年06月14日
我国无人驾驶汽车行业集中度较低 参与者主要可分为三大竞争派系

我国无人驾驶汽车行业集中度较低 参与者主要可分为三大竞争派系

无人驾驶汽车,又称自动驾驶汽车(Autonomous vehicles;Self-driving automobile )、电脑驾驶汽车、或轮式移动机器人,是一种通过电脑系统实现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

2024年06月04日
我国汽车玻璃行业:市场较为集中 福耀玻璃和信义玻璃市场占比超70%

我国汽车玻璃行业:市场较为集中 福耀玻璃和信义玻璃市场占比超70%

从企业业绩来看,在2023年信义玻璃和福耀玻璃营业和利润收入均增长,其中在福耀玻璃近三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为增长趋势,到2024年Q1福耀玻璃营收约88.36亿元,同比增加25.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3.88亿元,同比增加51.76%。

2024年05月17日
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私人充电桩增量占比较大 7家运营商份额占比超七成

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私人充电桩增量占比较大 7家运营商份额占比超七成

电动汽车充电桩是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提供电力保障的充电设备。

2024年05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