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电动汽车雪天续航锐减 充电桩配备是关键

        导读:电动汽车雪天续航锐减 充电桩配备是关键。“那天早上,我出门跑了2个小时以后,在夏家胡同上来一个乘客要去机场,我就不敢去了。这一去就得50多公里,如果我在机场没充上电,很可能就回不来了。”范先生举了个实例。而对于眼下的下雪天,司机们更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参考:《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五年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近日,北京迎来了立冬以来的第二场雪,然而,在一些电动出租车司机的眼里,浪漫的雪景却变成了烦恼。
        有不少电动出租车司机反映,冬天汽车的续航里程锐减。记者在实地走访调查后发现,受区域规模限制,顺义地区的电动出租车司机普遍认为,“续航里程减少对日常出车影响不大”,而北京市区的电动出租车司机却直呼“舍不得开空调”,开北汽新能源EV200的司机范先生(化名)告诉记者,“平时能跑150公里,如果下雪天开空调,起码要少跑50公里。”
        对此,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林程告诉记者,开空调的确会影响到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不过,林程认为,损耗问题是锂电池的特点,无可避免,目前新能源汽车最主要的障碍还是充电桩配备不足。“就像你有个手机,用手机的时候,满脑子都得想,去哪找充电器?”
        大雪天“难”开空调
        在采访过程中,一位在顺义开电动出租车的司机李先生告诉记者,北京市对出租车的运营范围有严格规定,各县区的出租车都只能在本地运营,不允许到北京市内。“我们只能在顺义城区拉活儿 ,基本不跑长途,所以北汽的EV150也能凑合开,我的电动出租车(EV150)开了两年多。刚开始续航里程最高达到120多公里,开着空调都能达到100多公里,而现在不开空调也就100多公里,还得悠着跑,不敢使劲踩油门。”
        另一方面,北京市区的电动出租车司机显然没有这样坦然。据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12月31日,北汽新能源在银建旗下的银建新能源出租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建新能源)投放了500辆EV200。对此,银建旗下一位不愿实名的司机范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是新车,官方宣传的续航里程也达到200公里,但是北京实在太大,这点续航里程真不够用。“
        “那天早上,我出门跑了2个小时以后,在夏家胡同上来一个乘客要去机场,我就不敢去了。这一去就得50多公里,如果我在机场没充上电,很可能就回不来了。”范先生举了个实例。
        而对于眼下的下雪天,司机们更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原来开汽油车的时候就喜欢下雪天,打车的人多,活儿也多”,一位在北京银建汽车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建)工作的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
        但另一方面,对于电动出租车的续航里程来说,天气不好也是致命打击。“在一般天气情况下,我最高跑过160公里,不过通常跑150公里就差不多了,所以跑到130公里的时候就不敢跑长途了,需要赶紧找充电桩。而一到雨雪天就得开空调,能跑到100公里就不错了,至少少跑50公里呀。”范先生道。
        “电动出租车冬冷夏热绝不是传说”,另一位电动出租车司机杨先生也跟记者抱怨道,“本来续航里程就不远,平时都不敢跑得太快,现在冬天就更难熬了,一下雪就得开空调,不开空调乘客肯定不愿意,可是开了空调跑不了多久就没电了。”
        加快充电桩配备是关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就北汽新能源的EV150和EV200这两款车来说,北汽新能源给出的续航里程分别为150公里和200公里,搭载的电池是韩国SK公司与北汽新能源合资成立的爱思开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思开)生产的三元锂电池。
        对此,林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车企公布的续航里程都是有专业机构测试过的,他们(车企)给出的续航里程通常是在一个理性的环境下得出的,由于每个司机驾驶习惯不同,路况不同,天气不同等情况,续航里程肯定无法达到官方给出的理想数字。“就像开汽油车,官方也给出一个油耗数字,在实际生活中,你会发现你的油耗永远比官方给出的那个数字多。”
        而在使用过程中,电池损耗也是在所难免的,“一般来说,使用几年之后,电池最多会损耗80%,并不会无限期损耗下去。” 林程表示。
        另一方面,记者联系到北汽新能源的相关工作人员,其专业工程师告诉记者,由于新能源汽车通过电池提供动力,冬季里的续航里程普遍会受到影响,下降范围一般在10%-20%,相当于15公里-30公里左右。这不仅存在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欧美等电动汽车巨擘身上同样存在,是动力电池受环境影响的正常现象,消费者无需担心爱车本身的质量问题。
        “当温度较高时,电池活力较强,电池的充放电性能较好,反之当温度较低时,电池活性受到影响,充放电性能将有所下降,这和冬天里我们使用其他电子产品是一个道理。例如我们冬天去东三省等寒冷地区旅游时,数码相机拿出来拍几张就要揣到怀里一会,否则相机就会自动关机无法拍摄,这取决于动力电池的供电原理,冬季电动汽车续航下降是普遍现象,并不是质量原因。”北汽新能源给予了如是回复。
        事实上,锂电池性能本身的缺陷性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阻碍,林程表示,“可以说,充电时间长,在一定时间内会出现性能损耗等问题是三元锂电池不可避免的特点,虽然目前一直在研究,但是不会有革命性的突破,除非在原材料方面做出改变。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面临的最主要问题,还是充电桩建设跟不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配置跟不上,用户体验就是个大问题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 企业竞争程度高且境外业务扩张加速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 企业竞争程度高且境外业务扩张加速

市场集中度来看,202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市场集中度CR3约为11%,CR5约为13%,CR10约为15%,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企业市场集中度较低。

2025年04月17日
我国汽车电子行业新增企业注册量持续增长且增速加快 动力控制系统为最大细分市场

我国汽车电子行业新增企业注册量持续增长且增速加快 动力控制系统为最大细分市场

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汽车电子需求的增加,而这也让汽车电子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到2023年我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0973亿元,同比增长12.2%。

2025年04月16日
我国混合动力汽车行业渗透率持续攀升 PHEV市场中比亚迪销量领先 REEV中理想销量最高

我国混合动力汽车行业渗透率持续攀升 PHEV市场中比亚迪销量领先 REEV中理想销量最高

从市场结构来看,2024年我国混合动力汽车市场细分产品结构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占比约70%,增程式电动车(REEV)占比16%。

2025年04月16日
我国二手车行业市场高度分散 细分市场来看新能源二手汽车占比约5%

我国二手车行业市场高度分散 细分市场来看新能源二手汽车占比约5%

从区域分布来看,截至2025年1月,山东、河南、广东的二手车经营企业最多,数量存续/在业的分别有6.5万家、5.1万家和4.9万家;其次是湖南、江苏、山西、浙江、安徽、河北,企业分别有3.5万家、3.4万家、2.9万家、2.6万家、2.5万家以及2.2万家。

2025年03月18日
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上市企业对比:部分企业拓展境外市场 长城汽车净利润大幅增长

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上市企业对比:部分企业拓展境外市场 长城汽车净利润大幅增长

区域分布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分布广泛,其中安徽省拥有4家上市公司,北京市和广东省均为3家,重庆市2家,吉林省、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湖北省、福建省、海南省、江西省、河南省均为1家。

2025年03月01日
我国汽车芯片行业:中高端市场主要被国外企业占据 国产企业多布局于中低端市场

我国汽车芯片行业:中高端市场主要被国外企业占据 国产企业多布局于中低端市场

汽车芯片是汽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汽车行业市场快速发展带动了汽车芯片市场规模的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到2023年我国汽车芯片行业市场规模从739.2亿元增长到了850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汽车芯片市场规模约为905.4亿元,同比增长6.5%。

2025年02月08日
【产业链】我国汽车后市场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汽车后市场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汽车后市场行业产业链上游为汽车消费市场,包括汽车生产和汽车销售,汽车生产通常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汽车销售包括经销商、整车厂、分销中心、区域代理等;中游为汽车后市场,包括汽车租赁、汽车用品、汽车养护与维修、汽车金融、报废汽车回收和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下游主要为消费者,即车主。

2025年02月08日
我国汽车智能视觉行业:广东省相关企业数量遥遥领先 中高端车型渗透率更高

我国汽车智能视觉行业:广东省相关企业数量遥遥领先 中高端车型渗透率更高

从细分市场占比来看,2023年中国汽车智能视觉市场由车前大灯、车尾灯、内饰灯组成。三者市场规模分别为534亿元、249亿元和105亿元,市场占比分别为60.1%、28.1%、11.8%。

2025年01月1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