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2年我国保健食品市场情况分析

       内容提示;《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到2015年,我国营养与保健食品产业将达到1万亿元,年均增长20%,形成10家以上产品销售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企业。下一步,国家还将重点推动研发和生产优质蛋白食品、膳食纤维食品、新功能保健食品等。

       在利好的政策环境下,保健食品行业呈现出巨大的市场活力和发展空间。然而,目前制约我国保健食品发展的主要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
  
       “中国是最大的保健食品原料供应国,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目前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未来将势必主导世界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3月17日,在第三届功能性食品技术创新与配料应用技术交流研讨会上,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功能性食品分会理事长金宗濂作出上述表示。
  
       市场潜力巨大
  
       迅速扩张的中国市场让全球从业者感到振奋。
  
       美国专业调研机构NBJ发布的数据显示,过去10年间,世界营养产业年均增速在8%~10%之间,预计到2014年,世界营养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3500亿美元。其中,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的营养产业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专家指出,近年来,数量庞大的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等各种“富营养病”,以及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亚健康现象,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而饮食干预就成为人们自我保健的主要手段。
  
       “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最关注的是功效和无副作用。”金宗濂说,具有补充营养促进健康的保健食品已经成为消费者的首选。
  
  保健食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而是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降低疾病风险,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等特点,适宜各类人群食用。
  
  现在,保健食品的消费人群也在逐步年轻化。据大型行业研究机构庶正康讯的数据统计,2008年保健食品消费人群的42%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35%为40~60岁中年女性;而2010年调查发现,21~35岁的中青年人的比例大幅提升,正在成为主要的购买群体之一。
  
  中国保健协会保健食品工作委员会会长张志祥表示,由于保健食品产业市场前景好、利润空间大,许多大型食品企业也开始纷纷向保健食品产业进军。目前,我国营养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中,大中型企业已经占据40%,其产品占全国销售额的80%以上,有10多种产品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印发的《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营养与保健食品制造业”首次被列为我国重点发展的行业。
  
  《规划》指出,到2015年,我国营养与保健食品产业将达到1万亿元,年均增长20%,形成10家以上产品销售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企业。下一步,国家还将重点推动研发和生产优质蛋白食品、膳食纤维食品、新功能保健食品等。
  
  重视产品研发
  
  在利好的政策环境下,保健食品行业呈现出巨大的市场活力和发展空间。然而,目前制约我国保健食品发展的主要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
  
  金宗濂表示,我国大多数保健食品的功能因子还不能确定,其作用机制也不是十分明确,对功能因子的有效剂量范围及安全用量也缺少相应的研究,功能食品中的有效成分检测及鉴伪技术手段也相对落后。
  
  另外,我国的保健食品大多以胶囊、片剂等药品的形态出现,而以食品为载体的产品较少,而且也缺少针对肥胖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及老年记忆障碍等特殊人群的功能食品。
  
  如何才能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金宗濂认为,围绕新功能、新原料的应用技术的创新才是保健食品产业的根本出路。
  
  目前我国已经注册的保健食品有27项功能,而新功能是指这27项以外的功能。金宗濂认为,当前有许多新功能值得开发,比如改善妇女更年期综合征、预防蛀牙、改善老年骨关节功能等。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李里特认为,保健食品不可忽视的是其生理功能,即食品或食品成分对人体免疫抵抗、生理节奏、精神镇静、神志清醒等状态的调整功能,而与生物功能有关的成分主要集中在植物化合物上,例如黄酮类、多糖类、膳食纤维等。
  
  现在,卫生部新的医改方案将预防和控制疾病放在首位,这表明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了预防为主的极端重要性。因此,“治未病”和“亚健康态”也是未来研究保健食品的重要课题。
  
  金宗濂建议,结合我国传统的养生保健理论,充分利用我国特有生物资源和技术,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保健食品是未来产品研发的重点。
  
  而寻找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食物资源,就需要分离纯化其有效成分,建立检测方法。“建立一套与体内试验相结合的体外快速检测方法是十分重要的,这将有助于在较短的时间获得天然的活性成分。”金宗濂说。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软饮行业:线下仍为主要销售渠道 细分市场集中度分化明显 即饮咖啡市场最为集中

我国软饮行业:线下仍为主要销售渠道 细分市场集中度分化明显 即饮咖啡市场最为集中

市场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软饮已逐渐成为日常消费产品之一,近五年我国软饮市场稳定增长。2024年我国软饮行业市场规模达12502亿元,同比增长7.56%,占全球软饮市场约12.7%。

2025年10月21日
我国乳制品行业:液体乳和奶粉为主流产品 市场呈双寡头竞争格局

我国乳制品行业:液体乳和奶粉为主流产品 市场呈双寡头竞争格局

具体来看,2024年我国乳制品市场份额占比最高的为伊利,占比为30.2%;其次为蒙牛,市场份额占比为25.9%;第三为光明,市场份额占比为10.1%。整体来看,2024年伊利和蒙牛市场份额占比超过55%,行业呈现双寡头竞争的市场格局。

2025年09月25日
我国果汁行业:低浓度果汁市场份额占比最大 企业整体集中度较高

我国果汁行业:低浓度果汁市场份额占比最大 企业整体集中度较高

从各种类市场份额占比来看,我国果汁行业低浓度果汁市场份额占比最高,为74%;其次为中浓度果汁,市场份额占比为19%;第三为浓缩还原果汁,市场份额占比为5%;而非浓缩还原果汁、冷压果汁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1.5%、0.5%。

2025年09月19日
我国植物奶行业多元化竞争格局加速形成 豆乳、椰汁领跑细分市场

我国植物奶行业多元化竞争格局加速形成 豆乳、椰汁领跑细分市场

大豆是植物奶的常见原料之一,主要用于制作豆奶类植物奶产品。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在农业经济、食品加工及饲料工业中占据关键地位。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大豆产量达2065.24万吨,同比减少0.9%,但仍然连续三年超2000万吨。

2025年09月17日
我国复合调味料行业:固态复合调味料占据市场半壁江山 2025年H1相关上市公司营收分化

我国复合调味料行业:固态复合调味料占据市场半壁江山 2025年H1相关上市公司营收分化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复合调味料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复合调味料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265亿元,同比增长7.8%。

2025年09月03日
奶酪行业:妙可蓝多、百吉福、伊利三家占据市场半壁江山 再制奶酪为主流产品

奶酪行业:妙可蓝多、百吉福、伊利三家占据市场半壁江山 再制奶酪为主流产品

我国奶酪行业中妙可蓝多2023年市场占有率为25.3%,百吉福市场占有率为17.8%,伊利为10.1%,乐芝牛为6.4%,安佳为4.8%,卡夫食品为4%。

2025年08月12日
我国食用油行业企业集中度下降 当前丰益国际 (金龙鱼)市场份额占比最大

我国食用油行业企业集中度下降 当前丰益国际 (金龙鱼)市场份额占比最大

从市场集中度来看,2024年我国食用油集中度相较于2019年有所下降。到2024年我国食用油CR3、CR5、CR10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53.1%、65.9%、73.4%,与2019年相比集中度下降了1.0%、0.9%、1.9%。

2025年06月19日
我国现制茶饮行业进入品牌化发展阶段 头部品牌集中冲刺港市 蜜雪冰城门店数量领跑

我国现制茶饮行业进入品牌化发展阶段 头部品牌集中冲刺港市 蜜雪冰城门店数量领跑

从市场结构来看,现制饮品店是消费者购买现制饮品的主要渠道。在中国各线城市中,三线及以下城市人口众多,预期将成为中国现制茶饮店市场中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2023年,三线及以下城市现制茶饮店市场规模合计为960亿元,占中国现制茶饮店总体市场规模的45.4%,高于其他城市等级。

2025年05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