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贝因美全面转型处实亏状态 能否挺过阵痛期存不确定性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2017-2022年中国奶粉行业运营现状调查及十三五投资定位分析报告


  近日,国内知名品牌奶粉企业贝因美婴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处于实际亏损的状态。

  值得关注的是,2015年的1亿多元补助是在当年12月份才到账的。2015年12月24日晚间贝因美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产业扶持资金,合计确认收到10688万元。其中公司全资孙公司黑龙江贝因美现代牧业有限公司获得安达市农业开发办公室拨付的牧业补助资金5200万元;公司全资子公司贝因美宜昌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宜昌高新区经济发展局拨付的产业扶持资金5488万元。而此前的2014年,贝因美也获得了来自安达市畜牧兽医局的4000万元政策扶持金。

  从多元化到国际化推进全面转型

  从年赚7亿多元到扣除政府补助后实际亏损,贝因美最近两年的业绩下滑态势令人担忧。但贝因美在财报中认为,2014年以来,在配方奶粉行业变革深化的大环境下,公司全面实施转型升级、流程再造,积极推进全球化战略拓展海外市场,尽管业绩有所波动,但为二次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贝因美近年来不断积极推进以多元化和国际化为主要特色的全面转型升级。在多元化战略的指引下,贝因美从2014年起即提出了从“国产奶粉老大”向“婴童食品第一品牌”的战略性转变,贝因美的业务也逐步延伸至婴幼儿辅食、母婴用品、儿童奶、幼儿教育、亲子教育、服务等领域,产品覆盖0-12岁婴幼儿童。

  与此同时,贝因美加速了婴童食品领域的战略布局,相继在广西北海投资3.5亿元试水儿童配方液态奶领域,在天津投资5亿多元建设儿童配方奶及区域配送中心项目,在湖北宜昌投资3.5亿元实施宜昌贝因美婴童食品产业园项目。2015年,贝因美又使用自有资金1.17亿元收购了敦化美丽健乳业有限公司65%股权,进一步保障了国内奶源的生产、供应,优化了产业布局。

  而在国际化方面,贝因美自2014年8月起即启动了恒天然乳品(香港)有限公司要约收购公司18.82%股权并战略入股的工作。到2015年3月18日,恒天然香港出资30多亿元要约收购事项实施完毕,并成为贝因美第二大股东。与此同时,根据战略合作协议,贝因美积极推进收购恒天然澳大利亚私有有限公司位于澳洲的达润工厂51%权益事宜,拟建立从牧场到中国消费者的完整供应链,进一步完善国际产业链布局,这项交易于今年9月获得了商务部的批准。

  贝因美在2015年年报中称,公司与韩国第二大乳企每日乳业的香港全资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联合研发特殊配方奶粉以进军国内特殊配方奶粉市场;公司成立全资子公司爱尔兰贝因美,计划出资1000万欧元认购中法(并购)基金开展对外投资;公司与SGS(瑞士通用公正行)进行全球战略合作,对公司全产业链质量安全体系进行全方位合作和升级,为公司全产业链中的每一环节管控、每一细节管理提供专业保障。

  此外,贝因美还从2015年就积极启动了经销商转型,即把经销商变为代理商体制,改革后一级代理商直接从总部拿货,减少了分公司这个环节,缩短销售链条,让代理商深度融合贝因美供应链链条,共同应对新形势下的婴幼儿奶粉市场竞争。眼下,贝因美主要采用代理商模式、KA模式进行销售,同时针对网络渠道成立专业团队运作电商和网络渠道,寻找新的业务模式。

  乳业竞争加剧未来存不确定性

  虽然贝因美近年来积极全面推进转型,但截至目前从财务报表的反映来看,这种转型不但没有取得明显效果反而使得业绩呈现出下滑的颓势。对此,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这与贝因美库存积压过高、渠道利润太低以及家族企业弊端、机构臃肿等不无关系。不过,也有人认为,贝因美业绩下滑很大程度和行业整体不景气、产能过剩、竞争加剧等乳业大环境有关,最近两年是贝因美转型的阵痛期,因此这种下滑或属于正常情况,应给予贝因美一定的转型时间。

  贝因美有关负责人在一次投资者关系活动中公开坦承:“转型的难度超出我们想象,贝因美在内外两重因素叠加下(即行业处于困难期、内部处于转型期),导致业绩滑到谷底。”业绩下滑的颓势,既体现了贝因美的转型之痛,也反映了国产奶企转型之难。眼下国内各大乳企业绩普遍表现不乐观,此前高速发展的“黄金期”已告结束。因此部分人士认为,转型是贝因美等乳企巨头的必然选择,眼下的业绩下滑和深度调整只是暂时的,未来随着我国奶粉行业集中度的明显提升,阵痛过后贝因美等乳企巨头或许会迎来更好更稳的发展。

  但是,更多的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行业竞争的加剧给贝因美的转型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其转型是否能成功、何时能成功、何时能止住业绩下滑势头等,均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PF)。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软饮行业:线下仍为主要销售渠道 细分市场集中度分化明显 即饮咖啡市场最为集中

我国软饮行业:线下仍为主要销售渠道 细分市场集中度分化明显 即饮咖啡市场最为集中

市场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软饮已逐渐成为日常消费产品之一,近五年我国软饮市场稳定增长。2024年我国软饮行业市场规模达12502亿元,同比增长7.56%,占全球软饮市场约12.7%。

2025年10月21日
我国乳制品行业:液体乳和奶粉为主流产品 市场呈双寡头竞争格局

我国乳制品行业:液体乳和奶粉为主流产品 市场呈双寡头竞争格局

具体来看,2024年我国乳制品市场份额占比最高的为伊利,占比为30.2%;其次为蒙牛,市场份额占比为25.9%;第三为光明,市场份额占比为10.1%。整体来看,2024年伊利和蒙牛市场份额占比超过55%,行业呈现双寡头竞争的市场格局。

2025年09月25日
我国果汁行业:低浓度果汁市场份额占比最大 企业整体集中度较高

我国果汁行业:低浓度果汁市场份额占比最大 企业整体集中度较高

从各种类市场份额占比来看,我国果汁行业低浓度果汁市场份额占比最高,为74%;其次为中浓度果汁,市场份额占比为19%;第三为浓缩还原果汁,市场份额占比为5%;而非浓缩还原果汁、冷压果汁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1.5%、0.5%。

2025年09月19日
我国植物奶行业多元化竞争格局加速形成 豆乳、椰汁领跑细分市场

我国植物奶行业多元化竞争格局加速形成 豆乳、椰汁领跑细分市场

大豆是植物奶的常见原料之一,主要用于制作豆奶类植物奶产品。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在农业经济、食品加工及饲料工业中占据关键地位。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大豆产量达2065.24万吨,同比减少0.9%,但仍然连续三年超2000万吨。

2025年09月17日
我国复合调味料行业:固态复合调味料占据市场半壁江山 2025年H1相关上市公司营收分化

我国复合调味料行业:固态复合调味料占据市场半壁江山 2025年H1相关上市公司营收分化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复合调味料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复合调味料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265亿元,同比增长7.8%。

2025年09月03日
奶酪行业:妙可蓝多、百吉福、伊利三家占据市场半壁江山 再制奶酪为主流产品

奶酪行业:妙可蓝多、百吉福、伊利三家占据市场半壁江山 再制奶酪为主流产品

我国奶酪行业中妙可蓝多2023年市场占有率为25.3%,百吉福市场占有率为17.8%,伊利为10.1%,乐芝牛为6.4%,安佳为4.8%,卡夫食品为4%。

2025年08月12日
我国食用油行业企业集中度下降 当前丰益国际 (金龙鱼)市场份额占比最大

我国食用油行业企业集中度下降 当前丰益国际 (金龙鱼)市场份额占比最大

从市场集中度来看,2024年我国食用油集中度相较于2019年有所下降。到2024年我国食用油CR3、CR5、CR10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53.1%、65.9%、73.4%,与2019年相比集中度下降了1.0%、0.9%、1.9%。

2025年06月19日
我国现制茶饮行业进入品牌化发展阶段 头部品牌集中冲刺港市 蜜雪冰城门店数量领跑

我国现制茶饮行业进入品牌化发展阶段 头部品牌集中冲刺港市 蜜雪冰城门店数量领跑

从市场结构来看,现制饮品店是消费者购买现制饮品的主要渠道。在中国各线城市中,三线及以下城市人口众多,预期将成为中国现制茶饮店市场中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2023年,三线及以下城市现制茶饮店市场规模合计为960亿元,占中国现制茶饮店总体市场规模的45.4%,高于其他城市等级。

2025年05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