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营养品巨头汤臣倍健业务现状深度分析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营养市场运营现状及十三五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旗下四家全资子公司全部亏损——汤臣倍健遭遇成长的烦恼

  亏还是亏

  习惯了高速增长的保健品企业汤臣倍健最近的日子不太好过。

  根据汤臣倍健2016年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0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3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5.8%。

  旗下当家品牌“汤臣倍健”没能扮演好业绩担当的角色。负责品牌管理和运营的汤臣倍健药业有限公司营业收入18.83亿元,营业亏损4933.59亿元,净亏损6190.65万元。

  除此之外,负责包括健力多、无限能、自然之宝、美瑞克斯等其他品牌的三家全资子公司也都出现千万元级别的净亏损状态,这些公司对汤臣倍健净利润影响都在10%以上。

  换言之,汤臣倍健旗下四家子公司全部亏损,合计亏损金额达到1.43亿元。

  其实,早在半年报的时候,汤臣倍健已经出现了颓势。2016年上半年,汤臣倍健实现净利润3.59亿元,同比下跌13.94%。这是其上市七年之后出现的第一次业绩下滑,当时,其将原因归咎于药店渠道增长乏力和品牌推广的费用大增。

  而这一次年报的下滑,汤臣倍健给出的理由是“公司进行业务整合、结构性调整以及下半年全面启动以‘汤臣倍健’主品牌升级为核心的系列调整对业绩构成一定压力。”

  无论什么原因,四家子公司全都亏损的消息还是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毕竟,曾经的汤臣倍健无论在业绩还是知名度上都是令人艳羡的。

  辉煌不再

  汤臣倍健的辉煌是从上市开始的。

  2010年12月,汤臣倍健在创业板上市。上市第一年,汤臣倍健就以主营业务增长9成、净利润增长超过100%的速度奋勇向前。

  “之后的几年,虽然没有那么高的增长了,但是它的业绩还是可圈可点的。”国内某保健品品牌市场总监说。

  实际上,过去几年,汤臣倍健业绩的高增长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包括广告和推广在内的销售费用的增长。

  对此,北京时代方略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咨询顾问黄斌表示理解。他表示:“与药品不同,保健品的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较高。这种情况之下,保健品企业就需要增加品牌建设的投入,当然也要考虑品牌投入与利润之间平衡关系。”

  在过去几年来,销售费用(包括广告费或推广费用等)的持续追加拉动着汤臣倍健的业绩增长。汤臣倍健近六年的年报显示,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和2015年以及2016年,销售费用分别为1.81亿元、2.66亿元、3.17亿元、3.97亿元、6.19亿元以及6.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0.8%、47.02%、19.23%、25.24%、55.8%以及3.27%。

  要支撑如此高的销售费用,就需要维持较高的毛利率,提价便成了最立竿见影的方式。虽然汤臣倍健官方解释称,提价是因为原材料和用工成本的上升,且“在2012年11月对产品的价格做过一次调整,最近一次是在2016年10月,其间间隔近四年。”但对于消费者而言,涨价就意味着性价比的降低。

  “最近两年海淘很方便了,有的同类国际品牌比汤臣倍健性价比要高,我就不再用他家的了。”一位天津的消费者坦言。

  除此之外,汤臣倍健的渠道问题也日益凸显。很长一段时间内,其最主要的渠道来自药店,占比约8成。2007-2012年,药店处于明显的上升期。

  但近些年药店数量增长放缓,汤臣倍健前期也已经“霸占”了绝大多数药店,导致目前药店渠道增长乏力。

  这种情况下,汤臣倍健跌落神坛就不难理解了。

  屡上黑榜

  业内人士介绍,保健品与其他产品不同,属于营养品没有刚性需求,消费者更在乎的是质量安全问题。尽管汤臣倍健在渠道、产品方面进行诸多努力,但产品质量屡次遭到质疑。

  根据北京商报的报道显示,2012年汤臣倍健旗下产品被曝铅含量超标;2013年胶原蛋白产品未检出胶原蛋白的特征氨基酸—羟脯氨酸;2014年陷入进口保健品没有“蓝帽子”、普通食品宣称有功效虚假宣传漩涡;2015年则遭到虚假宣传的质疑,有消费者将代言人姚明告上法庭;2016年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通报,汤臣倍健蛋白质粉(规格型号:150g/罐×2罐)抽查包装空隙率不合格。

  何时能重回高速增长轨道,现在无法预料,但未来巨大的潜在市场摆在那里,汤臣倍健不可能坐视不理。

预计未来五年中国保健品市场将从2015年的1216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341亿元,功能性食品将从2015年的6759亿元增长至13595亿元。

  巨大的市场加上进入门槛降低,注定有很多新玩家虎视眈眈,这些都会给汤臣倍健更多的压力。

  在黄斌看来,汤臣倍健的产品品质通过全球原料战略得到提升,与NBTY的合作除了新业务的获取之外还会提高整体品牌溢价,加上国内保健品近年一直保持较高增速,所以“未来的发展依然存在增量空间”。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YS-XZ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米粉行业:柳州螺蛳粉在门店数和订单量均占据较大优势

我国米粉行业:柳州螺蛳粉在门店数和订单量均占据较大优势

品牌排名来看,2023年我国米粉行业门店数TOP10品牌占米粉米线总门店数不足5%;订单量TOP10品牌仅占市场总订单量的10%。具体从品牌来看,柳州螺蛳粉在门店数和订单量排行榜中都位列第一,虽然米粉行业竞争激烈,但也有望跑出市场头部品牌。

2025年03月15日
我国益生菌行业集中度高 主要市场被国外企业占比占据 本土市场占比较小

我国益生菌行业集中度高 主要市场被国外企业占比占据 本土市场占比较小

从企业参与情况来看,截至2025年我国益生菌行业相关企业注册量达到了4457家,其中企业注册前五的省市分别为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企业注册量分别为656家、552家、384家、235家、217家;占比分别为14.72%、12.39%、8.62%、5.27%、4.87%。

2025年02月25日
我国面粉行业:五得利市场份额占比最大 古船品牌最具影响力

我国面粉行业:五得利市场份额占比最大 古船品牌最具影响力

从产业链来看,我国面粉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小麦种植和面粉制造设备行业;中游为面粉加工行业;下游为面粉消费应用领域。

2025年02月17日
【产业链】我国乳酸菌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乳酸菌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从产业链来看,乳酸菌上游为主要为发酵原料和培养设备,其中发酵原料包括葡萄糖、蛋白粉、蔗糖等;培养设备包括培养基、发酵罐等。中游为益生菌及制品研发、生产与销售。下游为主要为应用领域,包括益生菌食品、膳食补充剂及药品、动植物用益生菌原料等。

2025年02月13日
我国代糖行业:山东省生产企业较多 莱茵生物、金禾实业、晨光生物处第一梯队

我国代糖行业:山东省生产企业较多 莱茵生物、金禾实业、晨光生物处第一梯队

从行业竞争梯队来看,位于我国代糖行业第一梯队的企业为莱茵生物、金禾实业、晨光生物,企业注册资本在5亿元以上;位于行业第二梯队的企业为保龄宝、百龙创园、华康股份、三元生物,企业注册资本在2亿元到5亿元;位于行业第三梯队的企业为其他企业,企业注册资本在2亿元以下。

2025年01月15日
【产业链】我国咖啡店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下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咖啡店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下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咖啡机行业产业链上游涉及原材料(如塑料、不锈钢)和核心部件(如压力泵、加热模块、电控系统等);中游是咖啡机制造,企业根据家用与商用市场需求,设计和生产多类型咖啡机;下游涵盖多样化应用场景,包括咖啡店、餐饮店、办公室以及酒店、民宿等,需求从高性能到便携性均有覆盖。

2025年01月14日
我国罐头行业:广东省企业注册量远多于其他省市 金字火腿、光明肉业等处第一梯队

我国罐头行业:广东省企业注册量远多于其他省市 金字火腿、光明肉业等处第一梯队

截至2024年12月5日,我国罐头行业相关企业注册量达到了191006家,其中企业注册量前五的省市分别为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湖南省;企业注册量分别为36541家、16066家、15104家、10258家、10203家;占比分别为19.13%、8.41%、7.91%、5.37%、5.34%。

2024年12月09日
我国甜味剂行业:合成甜味剂为主要种类 相关企业注册量相对较少 金禾实业为龙头

我国甜味剂行业:合成甜味剂为主要种类 相关企业注册量相对较少 金禾实业为龙头

从市场结构来看,我国甜味剂市场占比最高的为合成甜味剂,占比为52.38%;其次为天然甜味剂,市场占比为29.41%;第三是糖醇类甜味剂,占比为18.21%。整体来看,当前我国甜味剂市场合成甜味剂为主要种类,市场占比超过了一半。

2024年11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