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9年中国蔬菜种子行业发展快速 竞争激烈

        一、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蔬菜的成型种子,并非单一材料形成的,需要相关产业的各种资源协调而形成。首先,优良的蔬菜种子资源需要适宜的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我国土地广阔,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我国形成了多种气候类型,拥有充足的光照及丰富的雨水资源。相对欧美其他国家而言,这为我国的蔬菜育种工作提供了较好的自然资源优势。其次,一个优良的蔬菜品种的产生,不仅需要一支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研发团队,而且还需要新颖高效的研发手段,掌握核心研发技能便掌握着蔬菜种子企业的源头,所以蔬菜种子育种人才具有相对将强的议价能力。再次,相关的配套性支持产业也十分发达,比如农资行业、种子机械制造业等,产业链也很完善,十分有利于蔬菜良种的筛选和繁育,对农业蔬菜领域的依附性使得其议价能力受到了束缚。所以蔬菜种子产业供应商在各环节的协调性、信息的分享度等都直接关系着蔬菜种子企业竞争力的强与弱。可以看到的是,随着政府政策的不断完善,蔬菜种子相关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我国蔬菜种子产业的发展与国外的集团性企业相比而言,仍然还具有较大差距。

        二、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目前,根据市场上蔬菜种子企业的发展阶段和主营业务的不同,可以将其分类为育种型企业、代理型企业、联合育种兼代理型企业等,然而不论是何种类型的企业,买方市场已经决定了研发及代理产品的走向。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也在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不断转化。人们的观念已经逐渐从追求数量向讲究质量转变,开始考虑蔬菜的口感、外观、包装以及营养价值等。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影响了蔬菜种子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蔬菜种子的终端客户是菜农,而影响菜农对蔬菜种子选择偏好的主体是基层经销商,基层经销商既是上游蔬菜种子公司急需寻求的销售网络,又是下游农户咨询品种的最佳途径,所以客户的议价能力突出体现在经销商对上下游信息的掌握程度;与此同时从另一角度分析,各个蔬菜种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得落实到种子的研发育种方面,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总而言之,客户的议价能力越强,人民对蔬菜的消费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对蔬菜消费渐趋挑剔,越有利于行业的规范

蔬菜种子销售网络
 
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新进入者的威胁

        蔬菜种子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发展、市场驱动等转变了过去传统的蔬菜种植和经营模式,蔬菜种子领域的进入门槛也不断增高,蔬菜种子企业不仅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在研发育种的科研方面需要强有力的研发团队,在生产加工方面仍然需要有稳定的基地作为保障、需要考虑种子质量和产量,在市场营销方面更需要有合理的市场区域地位和恰当的营销模式,从而保障市场信息和育种繁种信息对接。正如前面提到的,目前世界上主流的蔬菜种子公司主要还是集中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但是为了扩大市场,中国市场已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伴随而来的国内蔬菜种子企业也就应运而生,例如中国市场上从事蔬菜种子相关的上市企业有登海种业、敦煌种业、隆平高科等,但蔬菜种子也并非这些企业的核心业务。同时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部分企业,例如:天津德瑞特种业有限公司、青州市华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汕头市金韩种业有限公司、安徽江淮园艺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德州市德高蔬菜种苗研究所等企业都具有相应的育种能力,且年销售额都在5000万元左右,但是相对国际市场而言,相对国外大企业明确缺乏竞争优势。


        虽然我国拥有具有研发实力的蔬菜种子企业,但是我国从事蔬菜种子经营的市场具有大而乱的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蔬菜产业的迅猛发展,蔬菜种子市场也同步壮大,加上蔬菜种子经营的利润空间较为可观,市场的逐利性使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开始投向蔬菜种子产业,以至全国各地种子门店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这些门店和企业性质组织规模相差各异,有从事育繁推一体化的,也有小到只是出售各种蔬菜种子的蔬菜种子门店。从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对专业技术的掌握程度不一,这些状况直接导致我国蔬菜种子质量偏低,行业的市场竞争力下降。

2008-2015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情况
 
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替代品的威胁

        民以食为天,蔬菜已经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所以蔬菜种子是无法被其他食物种子替代的。蔬菜、水稻、小麦、玉米等食物在人类生活中都是无法相互替代的,所以蔬菜种子的替代品威胁可以忽略不计。

        五、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纵观全球十大蔬菜种业公司,基本以欧美系、日系公司为主。例如美国孟山都公司(Monsanto)、瑞士先正达公司(Syngenta)、法国利马格兰公司(Limagrain)、荷兰瑞克斯旺种子有限公司(RijkZwaan)等多数以全资子/分公司、合资公司或者办事处+进口商+分销商等形式进入。其中排名第一的孟山都种业公司通过资本运作、全球并购的模式使公司业绩在2013年提到了8亿多美元,高额的业绩是靠强大的科研投入支撑的,孟山都种业公司从事蔬菜育种研发,投入大量资金,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10%以上,分析样本能达到40万个。而我国蔬菜种子公司相对欧美企业,存在巨大的差距,首先从运营收入来说,我国已经上市的几家种子公司的业务能力相对孟山都等都不可相提并论,同时,在科研方面的投入比例也远小于孟山都类似的欧美企业。

        我国种业的代表性较强的上市公司整体同欧美蔬菜种子企业对比来说,研发支出占总收入的比例都很低,最高时也仅仅在5%左右。上市公司尚且如此,更涉及不到中小企业的独立竞争,这足可以说明我国当前蔬菜种子企业的竞争非常激烈,众多中小型蔬菜种子企业面对的强劲对手是孟山都、先正达等世界大公司。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XZ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甜味剂行业:合成甜味剂为主要种类 相关企业注册量相对较少 金禾实业为龙头

我国甜味剂行业:合成甜味剂为主要种类 相关企业注册量相对较少 金禾实业为龙头

从市场结构来看,我国甜味剂市场占比最高的为合成甜味剂,占比为52.38%;其次为天然甜味剂,市场占比为29.41%;第三是糖醇类甜味剂,占比为18.21%。整体来看,当前我国甜味剂市场合成甜味剂为主要种类,市场占比超过了一半。

2024年11月14日
我国水产预制菜行业市场竞争主体类型多样 区域集中度较高

我国水产预制菜行业市场竞争主体类型多样 区域集中度较高

集中度来看,截至2024年8月,全国共有存续、在业水产预制菜产业相关企业3751家,其中山东省水产预制菜企业数量最多,为1068家。水产预制菜区域集中度CR3为56%、CR5为73%。

2024年10月23日
我国调味品行业:酱油醋类为最主要细分市场 2024年H1海天味业营业收入最高

我国调味品行业:酱油醋类为最主要细分市场 2024年H1海天味业营业收入最高

从细分市场来看,我国调味品中酱油醋类占比最高,为62.6:;其次为汤料调味剂,市场份额占比为6.9%;第三是辣椒酱,市场份额占比为5.9%。

2024年09月13日
我国液体乳行业:内蒙古产量最高 伊利股份和蒙牛市场份额占比合计超过55%

我国液体乳行业:内蒙古产量最高 伊利股份和蒙牛市场份额占比合计超过55%

从市场竞争来看,我国液体乳参与企业众多,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8月25日我国液体乳行业相关企业注册量为17633家,其中市场份额占比为最高的为伊利股份,占比29.9%;其次是为蒙牛,市场份额占比为26.1%,这两家企业合计占比超过了55%。

2024年08月28日
我国饮料制造行业:广东省产量最高 娃哈哈集团、康师傅等处第一梯队

我国饮料制造行业:广东省产量最高 娃哈哈集团、康师傅等处第一梯队

饮料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饮品,而在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各式各样的饮料也是层出不穷,饮料品牌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从产量来看,自2021年之后我国饮料产量一直为下降趋势,到2023年我国饮料产量为17499.8万吨,同比下降3.53;2024年1-7月我国饮料产量为11646万吨,同比增长3.4%。

2024年08月20日
我国休闲食品行业:烘焙食品市场占比最大 旺旺品牌优势明显

我国休闲食品行业:烘焙食品市场占比最大 旺旺品牌优势明显

区域分布来看,全球休闲食品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美国和中国等区域,其中欧洲市场占比约为27.55%,美国市场占比约为23.48%。

2024年07月18日
我国速冻食品行业规上企业营收及利润额均逐年增长 安井食品位于第一竞争梯队

我国速冻食品行业规上企业营收及利润额均逐年增长 安井食品位于第一竞争梯队

企业数量来看,2019-2023年中国规模以上速冻食品行业企业数量呈现上涨趋势。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速冻食品行业企业数量有584家,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速冻食品行业企业数量约有677家企业。

2024年07月18日
我国乳制品行业集中度较高 市场呈现伊利、蒙牛双寡头垄断格局

我国乳制品行业集中度较高 市场呈现伊利、蒙牛双寡头垄断格局

市场份额来看,伊利股份和蒙牛乳业为中国乳制品市场龙头,市场份额分别为24.2%和21.3%。光明乳业市场份额达3.2%。

2024年07月0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