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乳制品进口数据全面上升情况分析

        内容提示: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纯进口乳品销售量也大幅增长。今年上半年,零售包装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进口量达3.42万吨,同比增长2.91%。在上海、北京等进口商品专卖店,德国、丹麦纯进口常温牛奶销售量同比增长30%至40%。

        1~7月,上海关区进口乳制品12.1万吨,总价3.4亿美元,同比增长24.6%和49%。这组数据引发了一股“国奶危机论”,仿佛国产乳制品真的已经四面楚歌,不堪一击。事实上,国奶的境遇并没有差到四面楚歌的地步。退一步说,即便洋奶来袭真的势不可挡,也仅是对我国市场一种有益的补充。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各种乳制品共计56.3万吨,按全国每人每天喝一杯奶计算,上半年洋奶总量也只够14亿人喝2天。因此,面对我国巨大的乳制品市场,最大的受益者最终还将是国内企业。

        据了解,1~7月,上海关区进口乳制品12.1万吨,总价3.4亿美元,同比增长24.6%和49%;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吨2773美元,同比上涨19.6%。同时,上海关区奶粉进口价格一路攀升,7月份创近35个月来新高。未浓缩、未加糖的乳(即液态奶)及奶油进口量成倍激增,近3个月增速均超过2倍,7月单月增速高达3.7倍,国内市场对包括液态奶在内的进口乳制品需求有了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纯进口乳品销售量也大幅增长。今年上半年,零售包装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进口量达3.42万吨,同比增长2.91%。在上海、北京等进口商品专卖店,德国、丹麦纯进口常温牛奶销售量同比增长30%至40%。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上述现象?上海关区乳制品进口数据全面上升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问题?“液态奶”市场国产奶真的也将失守吗?

        主要原因:三聚氰胺事件阴云未散

        三鹿奶粉事件虽已经发生整整三年了,但由此带来的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信誉危机却影响深远。目前,国内消费者委托他人从海外、香港等地代购国外原装奶粉的现象屡见不鲜。中国乳品市场用三年的时间仍未治愈国内消费者心理上的疮疤。“今年上半年奶粉进口量仍然持续走高,原因之一是奶粉消费从国产问题产品的不良影响中恢复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说。他向《国际商报》记者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国乳粉进口29.65万吨,同比增长32.11%;其中,零售包装婴幼儿乳粉进口3.42万吨,同比增长2.91%,预计全年乳粉(含零售包装的婴儿乳粉)进口量将突破60万吨,将是国内乳粉产量的50%左右。宋昆冈表示,与液态奶市场相比,乳粉市场规模较小,其消费者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的敏感度较高,“婴幼儿的身体各方面机能较成年人脆弱,又是整个家庭重点呵护的对象,所以消费者宁可选择价格较高的外国乳粉品牌。”这也是三鹿问题奶粉事件三年后,消费者的信心仍未恢复的主要原因。

        其他问题:失实报道和数据误读

        宋昆冈告诉记者,处了三鹿阴云未散之外,极个别新闻媒体的不实报道也延长了国产乳制品竞争力恢复的周期。“今年4月,一些媒体报道称陕西省榆林市的学生集体中毒事件为饮用蒙牛乳制品所致,事后证明这种报道是不负责任的。”宋昆冈说。据悉,事件发生后几天,榆林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发布公告称,“事件中封存送检的牛奶未检出致病病菌。”几乎与此同时,蒙牛也将相关批次产品样品送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产品各项指标合格。

        此外,宋昆冈也借《国际商报》提示消费者注意,不要对进口数据产生误解。他表示,进口乳粉的分类有很多,一部分为原装进口的零售婴儿奶粉,更多的是作为国内乳制品加工行业的原料,国内一些厂商生产的婴儿配方奶粉的原料即来自进口乳粉中的全脂奶粉。宋昆冈称,乳粉进口的增长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产奶粉企业对原材料质量的重视和行业的复苏。与此类似,进口的液态奶中也有一部分用作食品加工原料,零售包装的生活饮用奶只占较小的比例。“比如稀奶油就是糕点制作的重要原料,在进口数据中,稀奶油通常是归在液态奶类别下的。”宋昆冈介绍说,“进口零售饮用奶不但价格较高,其数量也远未达到威胁国产品牌的规模。”

        乳制品工业协会:现在是国产乳制品质量最好的时期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之所以对国产企业如此有信心,是和近年来,尤其是三聚氰胺事件以来我国乳制品行业的调整、成长分不开的。宋昆冈称:“现在是国产乳制品质量最好的时期。”宋昆冈向《国际商报》记者介绍,自己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近年来乳制品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第二,国家相关部门加大了对乳制品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第三,完成了行业清理整顿。据了解,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2010年新版的企业生产婴幼儿配方许可证审核细则和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核细则,对全国乳制品生产企业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根据新的生产许可证审核核发新的生产许可证。截至七月底,提出申报的1176家企业中,已有688家获得生产许可证;第四,企业升级改造取得显著成就。企业技术、设备水平普遍提高,产品检验能力不断增强,有些企业的产品检验水平已经达到了国家级检验机构水平。严格控制奶源,通过自建牧场、股份制牧场及托管牧场等多种形式对奶源品质严格控制,从源头上解决安全问题。强化企业自己管理制度,建立产品追溯系统。“一些企业自身的产品标准高于国家制定的最低标准。”宋昆冈同时表示,国家生乳安全标准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达木德近日也对媒体表示:“我国超过70%奶农都是散户,生产水平很低,如果把标准定高,散户牛奶都不合格。如果倒掉则害苦奶农。”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软饮行业:线下仍为主要销售渠道 细分市场集中度分化明显 即饮咖啡市场最为集中

我国软饮行业:线下仍为主要销售渠道 细分市场集中度分化明显 即饮咖啡市场最为集中

市场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软饮已逐渐成为日常消费产品之一,近五年我国软饮市场稳定增长。2024年我国软饮行业市场规模达12502亿元,同比增长7.56%,占全球软饮市场约12.7%。

2025年10月21日
我国乳制品行业:液体乳和奶粉为主流产品 市场呈双寡头竞争格局

我国乳制品行业:液体乳和奶粉为主流产品 市场呈双寡头竞争格局

具体来看,2024年我国乳制品市场份额占比最高的为伊利,占比为30.2%;其次为蒙牛,市场份额占比为25.9%;第三为光明,市场份额占比为10.1%。整体来看,2024年伊利和蒙牛市场份额占比超过55%,行业呈现双寡头竞争的市场格局。

2025年09月25日
我国果汁行业:低浓度果汁市场份额占比最大 企业整体集中度较高

我国果汁行业:低浓度果汁市场份额占比最大 企业整体集中度较高

从各种类市场份额占比来看,我国果汁行业低浓度果汁市场份额占比最高,为74%;其次为中浓度果汁,市场份额占比为19%;第三为浓缩还原果汁,市场份额占比为5%;而非浓缩还原果汁、冷压果汁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1.5%、0.5%。

2025年09月19日
我国植物奶行业多元化竞争格局加速形成 豆乳、椰汁领跑细分市场

我国植物奶行业多元化竞争格局加速形成 豆乳、椰汁领跑细分市场

大豆是植物奶的常见原料之一,主要用于制作豆奶类植物奶产品。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在农业经济、食品加工及饲料工业中占据关键地位。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大豆产量达2065.24万吨,同比减少0.9%,但仍然连续三年超2000万吨。

2025年09月17日
我国复合调味料行业:固态复合调味料占据市场半壁江山 2025年H1相关上市公司营收分化

我国复合调味料行业:固态复合调味料占据市场半壁江山 2025年H1相关上市公司营收分化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复合调味料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复合调味料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265亿元,同比增长7.8%。

2025年09月03日
奶酪行业:妙可蓝多、百吉福、伊利三家占据市场半壁江山 再制奶酪为主流产品

奶酪行业:妙可蓝多、百吉福、伊利三家占据市场半壁江山 再制奶酪为主流产品

我国奶酪行业中妙可蓝多2023年市场占有率为25.3%,百吉福市场占有率为17.8%,伊利为10.1%,乐芝牛为6.4%,安佳为4.8%,卡夫食品为4%。

2025年08月12日
我国食用油行业企业集中度下降 当前丰益国际 (金龙鱼)市场份额占比最大

我国食用油行业企业集中度下降 当前丰益国际 (金龙鱼)市场份额占比最大

从市场集中度来看,2024年我国食用油集中度相较于2019年有所下降。到2024年我国食用油CR3、CR5、CR10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53.1%、65.9%、73.4%,与2019年相比集中度下降了1.0%、0.9%、1.9%。

2025年06月19日
我国现制茶饮行业进入品牌化发展阶段 头部品牌集中冲刺港市 蜜雪冰城门店数量领跑

我国现制茶饮行业进入品牌化发展阶段 头部品牌集中冲刺港市 蜜雪冰城门店数量领跑

从市场结构来看,现制饮品店是消费者购买现制饮品的主要渠道。在中国各线城市中,三线及以下城市人口众多,预期将成为中国现制茶饮店市场中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2023年,三线及以下城市现制茶饮店市场规模合计为960亿元,占中国现制茶饮店总体市场规模的45.4%,高于其他城市等级。

2025年05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