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欲开上万家门店 “豆奶大王”维维豆奶瞄准制茶饮市场 企业胜算几何?

        近日曾以“欢乐开怀”走红的维维豆奶与颐和园联名,在南京开设了全国首家奶茶门店。据了解,未来维维豆奶的目标是开设上万家门店。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现制茶饮品牌实现门店数量超过1万家的,仅有蜜雪冰城一家。

        中国的“豆奶大王”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茶饮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调研与盈利前景预测》显示,维维集团组建于1992年,是一家以“大粮食、大食品”为主的跨行业、跨地区的大型企业集团,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贸工农一体化重点企业。维维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豆奶企业;中国10家最大食品制造企业,中国企业500强;入选中国100家最具价值品牌,全球消费者信赖的中国食品行业十佳品牌。

        维维豆奶于1989年问世,开创了豆奶行业。目前维维豆奶成为中国最畅销商品之一,被称为中国的“豆奶大王”。

        维维从生态农业着手,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合同等形式,建设标准化和规模化的优质原料生产基地。已经形成了绥化非转基因大豆基地、佳木斯汤旺河优质大米基地、豫南优质小粒花生基地、黄淮海优质小麦基地,还拥有怡清源有机采茶叶种植基地。

        与此同时,作为出身粮食的企业,维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先后和国内、外大型粮食企业合作,在优质小麦主产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小粒花生主产区豫南、非转基因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绥化、优质稻米产区佳木斯兴建了现代化粮食物流园区,形成了集收储、加工、贸易一体化的现代化粮食综合产业园,积极培育国际竞争力。2019年,位于徐州的维维粮食物流产业园获批江苏省省级粮食物流园区。

        维维产业涉足农业资源、食品、饮料、粮油、茶等。拥有维维、天山雪、嚼益嚼、六朝松等国内外知名品牌。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资料显示,维维在做大做强核心产业的同时,一直以来,都能够根据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及时进行结构性战略调整,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瞄准制茶饮市场,走加盟店模式

        维维豆奶打起了现制茶饮店的主意,与颐和园联名,在南京开设了全国首家奶茶门店。据维维豆奶奶茶店招商负责人透露,目前已有600家加盟商,未来维维豆奶的目标是开设上万家门店,且其门店均为加盟店,没有一家直营店。

        或许为了加快开店步伐,维维豆奶已对加盟费进行了优惠。上述负责人介绍称,维维豆奶欢乐店原价为10.8万元,开怀店为15万元,截至10月18日,欢乐店价格为8.8万元,开怀店为12.8万元。

        争茶饮市场胜算几何

        目前整个新中式奶茶处于红海市场,已经进入品牌整合和优胜劣汰的阶段,在这样的时间节点进入市场,对维维豆奶来说注定是失败的。

        目前不少新式茶饮品牌已经确立独有的风格,在现制茶饮市场占领一席之地。譬如,奈雪的茶以“茶+软欧包”的形式迅速打开市场;茶颜悦色借助中国风设计深得消费者喜欢;蜜雪冰城则另辟蹊径,以价格友好出圈,主打下沉市场。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饮品店门店总数约为42.7万家,2020年年底门店数量约为59.6万家。其中,新茶饮类门店占比最高,达65.5%,门店数约37.8万家。另据相关报道,截至2021年10月,蜜雪冰城门店突破2万家;奈雪的茶、喜茶等门店目前都已超过500家。

        而对比其他品牌,维维豆奶的优势并不明显,无论是整个IP营销、销售渠道的选择还是产品口味的开发方面,维维豆奶已经与新品牌有较大差距。

        例如在产品设计方面比较不丰富,维维豆奶目前维维有豆·豆乳系列、维维有福·思慕雪系列、维维有禄·鲜果茶系列、维维有寿·创意咖啡、维维有禧·特调系列,似乎也想借力国潮风等推出5个系列产品。

        在价格方面,维维豆奶奶茶店似乎也没有明显优势。根据维维豆奶招商负责人提供的信息,其产品售价在8-29元不等,这与蜜雪冰城、奈雪的茶、茶颜悦色等品牌的价格带均有不同程度的重叠。

        在资本方面,相比维维豆奶这样的传统品牌,近几年崛起的新式茶饮品牌也更受到资本青睐。奈雪的茶五年内完成5轮融资,2021年1月完成超1亿美元的C轮融资后,公司估值达20亿美元,6月成功在港交所上市。蜜雪冰城也于2021年1月完成20亿元的首轮融资。融资完成后,蜜雪冰城估值超过200亿元。蜜雪冰城还计划在A股上市,预计年内完成上市流程。此外,喜茶、茶里等品牌也吸引了大量资本的注入。而维维豆奶则于2000年上市,目前已被“ST”。

        虽然近几年维维豆奶业绩虽有所起伏,但盈利能力薄弱。根据维维豆奶财报显示,2020年,ST维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57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6112万元。

2017-2020年维维豆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情况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观研天下整理

2017-2020年维维豆奶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情况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观研天下整理(WW)

        对此有相关人士认为,维维豆奶想要开设上万家门店的目标似乎是“天方夜谭”。在维维豆奶整体发展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想要去蹭新中式奶茶的风口并不容易,新生代对维维豆奶的认知度不高,特别是长江以南的市场,而且这些门店“开在哪”“如何定位”“品牌调性是什么”“卖点是什么”“差异化在哪里”等,都是维维豆奶需要思考的问题。

        尽管维维豆奶在豆奶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但做现制茶饮店与通过商超等渠道出售瓶装产品的玩法不一样,加之要面对蜜雪冰城、CoCo、娃哈哈等竞争对手,维维豆奶想要借此“欢乐开怀”并非易事。

        此外香颂资本董事沈萌也表示,开店目标往往只是一个未经验证的预期,更多是为了营造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毕竟开店不是一蹴而就,涉及诸多因素,不是想开就开、开了就赚钱。特别是在疫情持续和经济下行的背景下,盲目照搬新式茶饮店的模式大规模进行加盟开店,没有合理的商业测算做基础,最后只能是加盟商赔本、品牌受损。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方便食品市场持续增长 方便面仍为最主要市场 各细分领域头部效应显著

我国方便食品市场持续增长 方便面仍为最主要市场 各细分领域头部效应显著

市场规模来看,2020-2024年,我国方便食品市场规模呈增长走势。2024年我国方便食品市场规模约为7781.8亿元,同比增长15.5%。

2025年11月26日
我国代糖行业:市场可分三个竞争梯队 金禾实业、晨光生物凭借营收优势处第一梯队

我国代糖行业:市场可分三个竞争梯队 金禾实业、晨光生物凭借营收优势处第一梯队

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我国代糖行业主要可分为三个竞争梯队,其中位于行业第一梯队的企业为金禾实业、晨光生物,营业收入在50亿元以上;位于行业第二梯队的企业为保龄宝、百龙创园、华康股份、三元生物、莱茵生物,营业收入在5亿元到50亿元之间;位于行业第三梯队的为其他企业,营业收入在5亿元以下。

2025年11月12日
北美领跑全球IP食品市场 中国市场逐渐崛起 本土企业加速布局

北美领跑全球IP食品市场 中国市场逐渐崛起 本土企业加速布局

全球市场来看,随着全球经济的整体复苏,全球IP食品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IP食品市场规模为3765亿元,其中北美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占据47.33%的市场份额;其次是日韩,占19.07%;中国占9.40%。

2025年11月10日
我国软饮行业:线下仍为主要销售渠道 细分市场集中度分化明显 即饮咖啡市场最为集中

我国软饮行业:线下仍为主要销售渠道 细分市场集中度分化明显 即饮咖啡市场最为集中

市场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软饮已逐渐成为日常消费产品之一,近五年我国软饮市场稳定增长。2024年我国软饮行业市场规模达12502亿元,同比增长7.56%,占全球软饮市场约12.7%。

2025年10月21日
我国乳制品行业:液体乳和奶粉为主流产品 市场呈双寡头竞争格局

我国乳制品行业:液体乳和奶粉为主流产品 市场呈双寡头竞争格局

具体来看,2024年我国乳制品市场份额占比最高的为伊利,占比为30.2%;其次为蒙牛,市场份额占比为25.9%;第三为光明,市场份额占比为10.1%。整体来看,2024年伊利和蒙牛市场份额占比超过55%,行业呈现双寡头竞争的市场格局。

2025年09月25日
我国果汁行业:低浓度果汁市场份额占比最大 企业整体集中度较高

我国果汁行业:低浓度果汁市场份额占比最大 企业整体集中度较高

从各种类市场份额占比来看,我国果汁行业低浓度果汁市场份额占比最高,为74%;其次为中浓度果汁,市场份额占比为19%;第三为浓缩还原果汁,市场份额占比为5%;而非浓缩还原果汁、冷压果汁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1.5%、0.5%。

2025年09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