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阶段 |
时间 |
阶段 |
背景及特点 |
计划经济阶段 |
1993年之前 |
计划经济 |
改革开放之前,油料加工行业一直处于国家监管之下,油脂实行定量供应,整个行业发展停滞,产量无法满足需求 |
快速发展阶段 |
1993-1995年 |
缓慢发展 |
油脂油料的生产加工逐渐市场化,全国各地开始兴建油厂,但仍需进口大量植物油,以满足国内需求。 |
1996-1998年 |
行业调整 |
国内食用油供给开始过剩,国内大量进口毛油,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国内食用油行业的生产积板性 |
|
1999-2003年 |
快速发展 |
国家出台“稳搜压扩油”政策,大批大型油脂加工企业转向港口城市建厂,我国为全球第二大食用油加工国 |
|
2004-2005年 |
产业整合 |
受国际大豆价格波动及“禽流感”影响,食用油加工业面亏损,兼并、重组,加速整合,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 |
|
2006-2010年 |
二次发展 |
养殖业快速发展及食用油价格不断上涨,行业盈利水平幅提高,食用油产业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时期 |
|
去除产能阶段 |
2011-2013年 |
产能过剩 |
随着油脂加工企业不断扩张,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国家开始政策性调控,食用油行业步入消费低迷的亏损状态 |
2014年至今 |
去除产能 |
国家针对油脂油料的政策调控加强,在去除食用油融资性贸易的同时,增强食品安全监管,也使兼并、重组再现 |
自2010年来,我国精制食用植物油产量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到2016年产量达到近年来最高点6908万吨;2018年中国精制食用植物油产量降至5066万吨,同比下降16.57%;在2019年有所回升,精制食用植物油产量达5421.8万吨,同比增长7.02%;2010-2020年1-11月中国精制食用植物油产量为4896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52%。
在消费结构中,2019年我国包装食用油以大豆油为主,占比达到35%;其次是玉米油与菜籽油,占比均在10%以上;然后是葵花籽油与橄榄油,占比分别为8%、5%。
从竞争格局来看,我国食用油市场集中度较高,在2019年,金龙鱼品牌市占率最高,达到33.7%,远超其他品牌;其次是福临门,市占率为13.5%;然后是鲁花、海狮,占比分别为6.8%、3.2%;其他品牌市占率均在3%以下,整体呈现“一超多强”局势。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0年中国食用油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规模现状与发展潜力评估》。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